千联信息
2020-08-07
浏览量 : 277
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互联网公司受到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青睐,高大上的办公环境,让人不知所云的扁平化管理,一个又一个的上市造富奇迹等等,即使伴随着高强度的加班,也阻止不了年轻人燃烧青春的热情。
移动互联网时代像浪潮一样,席卷而来,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互联网化,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。
当我们想进入一个行业时,最起码的了解还是应该有的,毕竟很多事物是看起来很美。
比如当年的出租司机,大家都认为只要驾驶技术过硬,这是一份时间自由,收入也不低的职业;可是要熟悉全北京的路线,没事就看地图,要学会与不同的乘客交流,面临不规律的作息等,是职业背后很多人所没看到的。
这次,我们从一个App的从无到有经历了哪些过程,来了解一下互联网及其相关行业公司的工作模式。
01 创意产生与决策
对于创意的产生,在一家企业里是每个人都可以的,但是让创意被重视,并变成一个可执行的产品,是需要有决策者的。
一个公司如何产生创意以及决策,影响因素一般有两个,公司规模和公司的业务模式。
公司规模越大,中层权限越大,动用的资源越多,就需要更严谨的审批,这个比较好理解。
通常会让求职者产生落差感的,是业务模式。
对于创意,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由产品部门汇总整理或直接输出。所以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是创意与创造,但事实并不是这样。
比如几年前大火的货架、社区拼团、甚至是二手车等,又或者是一些ToB业务的公司,这些公司由于是重业务模式或客户驱动模式,产品的创意来通常自于市场部门,由市场来决定解决用户需求的步骤,以及自身发展的节奏。
所以,如果你希望加入一个公司,实现微信张小龙那样改变几亿人社交方式的创意,要考虑好这两个物理因素。
02 产品与产品经理
无论是市场需求,还是产品主导,有了创意或业务方向,将由产品经理负责事情的推动。
首先,对于产品,定义绝不仅限于一个App或一个小程序,也可以是无形的策略等,如“借呗”这种借款平台,增加一种新的还款方式等,就不会有很多用户能看得见的变化。
所以本质是能作为企业与用户完成价值交换的媒介的,都是产品。
从工作内容来说,原型设计只是产品工作的一小部分,需求,生产,销售,协调等方面,都在产品经理的职责范围内。
03 如何启动
既然是一个App的产生过程,还是从这个实际情况来出发。
在创意或业务方向确定后,产品会召开产品需求会。
一般由产品经理、需求提出人、研发技术负责人、测试技术负责人等参加。
角色说明:1、需求提出人:如果有,一般是对需求做出补充解释,避免歧义。2、产品经理:给出大概的产品形态,比如是新开发一个app,还是在现有的app里增加一些功能。3、研发技术负责人(包含前后端):评估可行性,以及当前的人力物力是否有足够资源。4、测试技术负责人:要直接理解产品的需求,以自己的理解进行测试用例编写以及做好测试计划,产品最终质量负责,还有资源评估。
可能也会有一些中高层参加,评估时间范围或者其他资源的安排。
如果采取比较高效的做事方式,产品经理在产品需求会上就会给出详细的产品说明,比如简称PRD的产品说明书。
也有些是产品经理就详细的说明,再单独跟技术开会,讨论细节,评估可行性。
04 技术生产
技术评估会主要是研发的相关负责人,给出具体技术方案与开发周期,确定与测试的对接时间等。通常需要技术的中高层或架构师参与进行评估可行性与规范性。开发工作,从这个会后,就开始啦。
(1)技术——后端
很多吃瓜群众认为所有的程序人都会修电脑,也认为所有的开发都会写app,显然现实不是这样的。
拿一个电商App来说,无论在App中,电脑浏览器还是小程序等,都有用户注册,用户登录,商品浏览,下单等功能。
用户注册的技术任务是把一条新的用户信息写到数据库中,用户登录是检查这条信息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。
App也好,网页也好,都是与用户交互的方式,对于列举的这两个功能,是不会受到这种交互的方式影响的。
所以,后端写的程序,是完成一个有逻辑的业务场景。常见的编程语言有java,go,php等,一般还要集合一些著名的框架,如spring。在使用这些编程语言的同时,也有很多数据库操作的工作。
还要注意的是,后端的程序,一个业务逻辑场景,只开发一次就够了,因为注册功能在不同场景都是一样的,不同的前端应用都可以使用,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“前后端分离”。
由此可见,后端程序员用代码创造的东西,只是提供了完成业务逻辑的服务,并不需要去做App或者写网页。
(2)技术——前端
有了后端的支持,前端可以更专注于这个“前”字了,给用户提供一个实体,比如App或页面、小程序等,让用户可以切实感受到企业提供的服务,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,更快的页面加载速度等,是通常定义的前端工作的范畴。
前端有技术栈三剑客,是html,css,javaScript(跟java语言没有直接关系呦),这基本是前端同学必备的技术了。同时,由于企业的项目都会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,vue等知名框架,也成了前端同学的必要学习内容之一。
(3)技术——测试
有些公司,测试团队也叫做QA(质量保障)团队。如果一个研发告诉测试某个内容是“1”,测试去看一下,是不是“1”,那这件事就没有意义了。
在这样一个前提下,测试团队会形成自己对产品需求的理解,来确定什么是符合质量要求的。
测试工作通常又分功能测试、自动化测试、黑盒测试、白盒测试等。阶段上也分,单元测试、系统测试、回归测试等。(请大家耐心等待我们的详细拆解文)
只有测试通过的技术项目,才可以进行到上线准备以及最终的上线环节,这中间的过程,由产品经理来协调。
(4)技术——运维
大家都知道,我们写的程序都运行在服务器上,那么服务器的日常维护,软硬件的管理,以及权限的管理等,都是运维的工作内容。
运维会负责程序发布到服务器这个环节,一般的企业都有严格的流程,比如用git作为代码仓库和版本管理,jenkins作为发布工具等。
05 运营
运营的职位,也细分了很多类,对于一个App,我们可以讨论两个大类。
(1)产品运营
运营的工作内容,跟产品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。比如电商、支付类等,这些业务,用户不用互联网服务,也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。那么如何让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,并安装App就是产品运营要做的工作了。
可能要对接广告服务商,投放广告;设计、发放优惠券;举办各种活动等。让尽可能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服务,并经常使用。
(2)用户运营
用户运营更关注的是用户的生命周期,比如拉新、留存、转化到付费、复购、流失前挽留、沉睡唤醒、挽回等。
拿内容类App来做对比,可以很好的区分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,比如知乎。
很多用户装了知乎,每天都打开看一下,但里面空空如也,那这个产品马上就会死掉了。
用户运营会设计策略,如积分、等级、回报等,诱导用户多发自己擅长的内容,多解答问题,以此来提高整体用户体验也用户生命周期的质量。
虽然研究的是用户,但是也很好的保证了产品的价值。
运营毕竟也是一个从业人数众多的职位,请大家耐心等待我们的运营职位详细拆解文。
至此,一个App从创意,到被推向用户,让用户熟悉,就介绍完了。












